您的位置:首页>党群建设>湘湖驿 | 跨越千里的茶叶蛋>正文

党群建设

湘湖驿 | 跨越千里的茶叶蛋

2021-04-19 14:37 点击数:1720 作者: 来源:

2019年8月,萧山二中郑洁等五位教师赴从江一中支教;他们是麦田的守望者;他们也是向美而行的继行者;他们更是情系从江的育苗者;整整一年半,2021年1月,他们带着不舍和难过归来。

4月15日,湘湖驿·对话第三十四期邀请了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郑洁,一起来倾听她的支教故事。

1.jpg

主持人蒋宇慧和对话嘉宾郑洁

一个茶叶蛋拉近彼此的距离

“支教的一年半可以说天天都有难题。最早的一个难题,可能跟我的外在形象有关。传统概念上似乎认为支教的老师在衣着上应该是朴素或看上去更加接地气。”郑老师笑着说,其实学生一开始看我一副“城里人”的样子,很是怯我的。不过很快他们就不怯了,他们更向往走出大山,去挑战外面那个有无数“云杉一样俊秀”的闪耀着光芒的人们的精彩纷呈的广袤世界!

2.jpg

对话活动当天,郑老师特地穿了离开从江时的这件外套。

“我觉得穿着其实也是一种规范,一种引领,一种精神和气质。如果孩子和家长们看到老师的形象是精神的、美好的,他们会觉得即使是做一份普通的教师工作也可以是非常体面、美好的,以后如果自己做这样的选择也很棒!”从这一点上来说,她也打破了一种偏见。郑老师认为,学校有自己的规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够完全忽视孩子对审美的需求。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去引导、规范他们的审美需求,并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一种进取精神!

3.jpg

离开从江那天,郑老师和学生们的合影

支教的一年半,郑老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她发现从江一中的贫困学生有很多,即使学校的饭菜并不贵,但是孩子们平时非常节省,经常看到好几个孩子一起吃一份菜。“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做茶叶蛋给孩子们吃。茶叶蛋比较好吃,也方便制作和分享,不仅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还可以借此与大家交流萧从两地的饮食文化。”郑老师介绍,其实从江本地的老师、家长、学生都很热情好客,平时也经常送我们品尝一些当地的美食,从江香禾糯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产,具有气味香醇、口感绵软香甜、细腻又糯而不腻、回味甘纯等特点,素有“一亩稻花十里乡,一家蒸饭百家香“的美誉。

霹雳手段才是菩萨心肠

支教不是一场浪漫的旅行,霹雳手段才是菩萨心肠。“到了从江,我们的责任是把萧山教育中好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带到那里,然后去推动和落实,让当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制度能有所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受益,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和使命。”郑老师是当时支教团队中唯一的班主任,她发现当地的学生除了善良淳朴可爱以外,其实也存在一些缺点。他们长期以来缺乏规则意识,纪律散漫,时间观念、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导致了孩子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为此,第一个霹雳手段是制度和规范的建立。

4.jpg

这个制度实际上全班的每一位同学仔细阅读并签了字。比如帮助当地学生重新成立比较规范的学习竞赛小组,制定竞赛规则,竞赛的分数统计表,制定各类作业情况登记表,师生互动记录单,主要是为了鼓励小组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并且把竞争结果显示在班级的日志上,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并邀请全体任课老师监督,监督的过程赋予一定的奖惩。“我觉得其实学习最终解决问题的那个人还是学生自己,老师并不能直接帮他解决问题,他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二个霹雳手段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和落实这些让学生们一开始并不舒服的制度。学生思想的转变,其实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跟当地的教育现状、社会资源、家长重视程度和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关系。从江当地有些少数民族甚至还存在早婚早育的社会风气。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老师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控辍保学。“当时在从江,有个高一的女生告诉我,她哥哥娶的媳妇就是女生小学的同学,还有了一个三岁的孩子。” 她以良好的教风引导着学风、规范着班风,各种制度策略的引入,让学生慢慢克服懒、慢等陋习,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班里有一位同学在端午的时候给郑老师发来了这样一条信息:大致意思是,村里端午过节有一些不良风气,以前他也被这种不好的风气影响了,但到了从江一中,认识了郑老师、其他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他没有再被这种风气影响,以后的他会变得更好。

5.jpg

学生和家长的信息

郑老师觉得,支教团队对孩子们最大的一个帮助,是他们思想观念的一个转变。由思想观念的转变去影响行为方式的转变,那么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说,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内驱力和进取精神,让他们愿意去走出大山,接受外面世界的挑战,承担自己成长和学习的责任,并为之去奋斗。

同时,对郑老师来说,孩子们也带给了她很多东西,帮助她锤炼专业素养和能力,重新完善自己。“在从江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一直是有成长和历练的,学生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感动,每一次获奖的欣喜,对我的信任、依赖、崇拜,这些成长带给我个人和我的家庭都是非常有益处的。在从江如果我能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更好的班主任,更好的人,那么我想我也一定能够成长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更好的妻子,这也是我去支教的一个意义。”

6.jpg

对话现场

爱心助学:传递萧山和从江之间跨越千里的爱

“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是作为老师的一项本职工作,但到了从江后,我们发现那边的情况跟我们预想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做一些下乡扶贫的工作。” 郑老师下乡参与学校招生、慰问贫困户、家访共40余次,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声,牵线搭桥,积极募捐,爱心助学。通过萧山图书馆和萧山日报的帮助,郑老师为学生募集了2500册图书,有一部分的书单是她和她的学生一起罗列的。通过互联网募集到了61100元善款,奖励了当地优秀师生,还为从江县光辉幼儿园及从江一中萧从清北班募集800多套衣物。“钱物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让从江的孩子们感受到萧山人的一份心意和暖意,借此传递萧山和从江之间跨越千里的爱。”

7.jpg

募集到61100元善款,奖励当地优秀师生

当谈及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时候,郑老师觉得最重要的是热爱。“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非常热爱这份职业,通过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克服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就,慢慢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份热爱。他们给我的这种力量,让我觉得我做的这份工作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做老师需要一份不怕琐碎的责任心。其实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可以投入无限时间去做。面对这些每天都在变化的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情况时,需要一个坚持的责任心。

做老师还需要一颗比较浪漫的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伟大。但当我们经常去跟一些优秀的人接触,自己也会慢慢成长,成为优秀崇高的人,但这份崇高,并不是世俗的评价。这一份崇高是指在我们自己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获得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8.jpg

对话现场观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