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我们又又又双叒叕上中央级报纸了!>正文

新闻中心

我们又又又双叒叕上中央级报纸了!

2021-01-08 15:58 点击数:576 作者: 来源:

  “有一种厚重叫湘湖,

  有一种态度叫湘湖。”

1.jpg

  1月7日,

  中国文化报第三版刊登了

  高昌老师的美文:

  《湘湖啊,绿水青山何其美》。

  一起来感受下

  这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湘湖游记~

  《湘湖啊,绿水青山何其美》

  人们说钱塘江就像一条龙,西湖和湘湖就像这条龙的两只眼睛。这一对隔江相望的明眸顾盼生辉,秋波流转,秀丽迷人。不过相比而言,位居市区的西湖名气更大,平日也更热闹。而僻居萧山的湘湖则清幽和冷寂了些。其实这两个湖的水域面积差不多,湘湖的水量则是西湖的四倍,因为湘湖比西湖深了许多,据说最深处能达30多米。其波旋浪卷之际的水光天色,也就比清浅的西湖更多了一份隽永和深沉。

  我来湘湖之时恰逢雨天,烟雨蒙蒙中观赏朦胧湖影,别有一番温润韵致。湘湖是葫芦形的,中间被长桥隔为一大一小两个椭圆,分称上湘湖和下湘湖。画船从“葫芦尖儿”的位置进入湖区,徐徐滑行在琉璃般的玉镜上。清澄的湖水慢悠悠地铺开千顷青碧,细腻的水波在静静的湖面上泛出粼粼的花纹,把所有的情思都融化在这湿润清莹的氛围里,心胸变得一片澄明。

  等画船从一座玲珑的石桥迅即折进水波荡漾的上湘湖,接着就有一岸青山扑面而来。山间漂浮着柔软的岚气,恰像是一排白须白发的神秘仙人闲坐在湖边垂钓。万千雨丝从天空垂落,欣欣然钓起满湖的雀跃柔情。此时看那绿水,倒映着、环抱着、簇拥着青葱山影,仿佛有无数美丽的形容词在其中颤栗着、摇漾着,触动着诗人心底最温柔的那些情结。

  船过南河桥,眼前忽然飞来一大片云彩般的金黄花朵。这些花朵的名字就叫“一枝黄”。开得散淡,名字也清雅。隔着烟水虽然闻不见花香,我的心却仿佛立刻沉醉在氤氲的芬芳花海了。此时有一只莽撞的云鸥,拍动着轻盈的翅膀,从我们的船头掠过,把目光牵引向远处的青绿岛湾。那岛湾掩映着山影,隐在花木葱茏间,据说是天鹅迁徙的栖居地。遗憾的是时间不对,我们没有见到天鹅,只看见白鹭漫步、野鸭嬉游,好一处清静的温馨所在啊。

  左手一指就是越王城山,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演绎过卧薪尝胆、馈鱼退敌等等历史大戏。右手一指就是一览亭和先照寺,倘若清晨在那里观赏日出,遥想云蒸霞蔚,满湖绯红,将是怎样一种鲜亮瑰丽的恢宏气韵呢?容不得多想,画船就已经迅疾地为我们移步换景了。绿水青山间的这一次翩然行旅,仿佛是在巡阅着历史烟云,穿越着苍茫光阴。李白、王昌龄、陆游、苏泂、文天祥、倪瓒、刘伯温等等诗文大咖都在这里留下过锦绣篇章。悠然漫溯而来的那些流年悲欢和沧桑幽思,都伴随着跃动的水波,和水草游鱼一起摇曳着,经过这绵绵丝雨的轻轻点击而被悄然激活了。

  再往前行,就看到横穿湖面的跨湖桥了。这座桥是明代礼部官员孙学思在嘉靖三十三年建造的。从最大的桥洞穿过去,就进入激动人心的下湘湖了。澄波浮动,绿涛浩瀚,苍茫云水把围湖而立的群山遥遥推开成为一痕远黛,我的胸襟也不由为之一扩,豁然开朗。

  还未及抒情呢,湘湖的友人又告诉我一声惊叹:在附近的水面之下,掩藏着一个神秘的“跨湖桥遗址”,其中珍存着一叶距今8000多年的独木舟。这是2002年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也是馆里的镇馆之宝。谁料想桂桨兰桡的轻轻拨动,撩起的竟是8000多年的浩荡乡愁啊。心扉瞬间就被迎面而来的清风徐徐打开,万千思绪横无际涯、浩浩汤汤地在绿水青山间自由飞扬了起来。

  年过八旬的唐代诗人贺知章回归萧山故里,在湘湖一带写下著名的《回乡偶书》。其中“春风不改旧时波”的一句感喟,牵动起后人数也数不清的共鸣和共情。不过湘湖实际成形于宋代,与唐代的水文地貌是迥异其形的。宋朝龙图阁学士杨时带领民众筑土为塘,裁江蓄水,首先在这里建成一个人工水库,泽溉周围九乡的十几万亩良田,这才是湘湖的最早雏形。杨龙图留下过“程门立雪”的历史故事,还在湘湖留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感人佳话。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也曾游览湘湖,并以《湘湖》为题写过小品文。遗憾的是他游湖时赶上渔人盗泄湖水,湖面变得非常狭窄,只划行了几里游程就调转船头返回了。想起袁先生留下的失望和怅惘,再对比今日湘湖的绿水青山,我们比袁宏道可真是幸运太多了。

  湘湖从建湖之始就陷入“保湖”和“废湖”的纷繁争议。经历过九个世纪的保废相争,湘湖的湖面越来越萎缩,一湖清碧几近湮灭。直到2003年,沉睡在历史深处的湘湖才扑闪着眼睫重新蜕变,在绿水青山的蓝图上绘出关键的点睛一笔。经过久久为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古典里的风景才从梦想重新变成现实,一篇写在大地上的美丽童话也重新生动和鲜活了起来。

  临别湘湖时,雨已经不知不觉地停了。烟柳画桥的湘湖,一见倾心的湘湖,又是另外一种低调的惊艳。依依回眸之际,我的心中留下了如许之多的明净而素朴的美好回忆。有一种厚重叫湘湖,有一种态度叫湘湖。锦绣湖山,天开奇景,灵气荡漾,神韵奔涌。108座桥梁衔接着历史,接引着未来,把今天的湘湖串连成一幅徐徐铺展的瑰丽画卷,清纯温柔,风姿绰约,生趣盎然。如此青山如此水,好山好水何其美!

  作者简介

2.jpg

  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年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曾在文化月刊杂志社工作,任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现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副主任,《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