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湘湖驿 | 吃货必看!探寻杭帮菜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0-11-24 08:50 点击数:4831 作者: 来源:
说到杭州美食,东坡肉、叫花鸡、西湖醋鱼等菜闻名世界。但你知道吗?东坡肉原产于湖北黄州,叫花鸡则产于江苏常熟,西湖醋鱼原名为醋搂鱼。如此也正好体现了杭帮菜饮食文化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特点。
11月21日,湘湖驿·悦享第十六期邀请了杭帮菜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叶方舟,讲述了东坡肉、叫花鸡、西湖醋鱼等经典名菜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
杭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跨湖桥文化。特别是宋室南渡建都临安,随着杭州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饮食的烹饪技艺也达到了鼎盛。
“据统计,新杭帮菜目前的菜目中很多是外来的,东坡肉、叫花鸡等名菜都不是产自杭州,而是由其他地方引进,根据杭州本地人的口味改造出的新式杭帮菜,这充分体现了杭帮菜兼收并蓄的特点。”叶方舟说,“杭帮菜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派系,一个是以楼外楼为代表的湖上帮,主要面向的是外地游客,另一个是以清河坊边王润兴为代表的城里帮,更接近于本地老百姓。”
现场观众
东坡肉和苏东坡有什么渊源?叫花鸡为啥叫这个名字?西湖醋鱼背后有什么故事?叶方舟为我们讲述杭帮菜的秘密!
东 坡 肉
叶方舟讲述了“东坡肉”的起源,他介绍道,苏东坡被贬湖北黄州期间,生活困难,只能买便宜的猪肉解馋,于是发明了东坡肉这种做法,他还专门为这种做法写了《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意思是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叶方舟表示,今天的东坡肉与以前的做法,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慢慢用微火煨炖,所以吃起来肯定是烂的。
叫 花 鸡
叶方舟说,叫花鸡的来源是这样的。很早以前,有一个叫花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的一个村庄。一日,叫花子偶然得来一只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来到虞山脚下,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了熟的鸡肉。
叫花鸡又称常熟叫化鸡、煨鸡,是江苏省常熟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叫花鸡的制法与周代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猪包裹起,加以烧烤,然后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用泥包住鸡,外壳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流失,同时让食材均匀受热。在烤的过程中,内部产生水蒸汽,让食材从里到外熟透。
叫花鸡的做法类似于毛利人的传统烹饪方法“窑烤”。人们在地面的土坑内放上烧红的圆石,把肉类和蔬菜包裹好放入坑内,最后覆土填充空隙,保持坑内热量不散失。出炉后的“窑烤”美食鲜美可口,带有烟熏风味。
西 湖 醋 鱼
叶方舟说,有一种公认的说法是西湖醋鱼是由清代的名菜醋搂鱼发展而来的。醋搂鱼的名字,比较早见于清代文人袁牧的《随园食单》:“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刺多。”不过袁牧这次觅食的体验似乎不太好,因为酱变质导致整道菜都毁掉了。
正宗的西湖醋鱼是汁里加醋,但不宜加多,不加酱油,不加糖。汁不要多,也不要浓,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姜末,不可加葱丝。
西湖醋鱼是一道很考验厨师功力的菜,正宗的西湖醋鱼用的是1.5-2斤的草鱼,活鱼现杀。如今在杭州几个著名饭店都有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并不常见,很多地方用鲈鱼或者鳜鱼替代草鱼。
杭州美食圈推荐西湖醋鱼做得比较正宗的店是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紫薇厅为了保持西湖醋鱼的传统风味,选用浙江西部清水草鱼,去除腥味的同时又保持了传统口感。
有兴趣的吃货不妨去试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