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岑苏、林怿:竹林春晓 医道传馨>正文

新闻中心

岑苏、林怿:竹林春晓 医道传馨

2025-03-28 10:50 点击数:58 作者: 来源:

竹林寺女科,作为 “萧然医派” 的流派之一,以百余种学术著作、独特的诊疗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秘方,在中国医学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无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千年古刹,梵音袅袅;湘湖之畔,杏林春暖。3月26日,由萧山区中医药学会和湘湖驿共同打造的萧然医话第7期/湘湖驿·对话第160期邀请了浙江省基层名中医、萧山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岑苏,萧山区知联会卫生分会副会长、主治中医师林怿,带来主题“竹林春晓 医道传馨”的分享。

图片

对话嘉宾林怿、岑苏和主持人蒋宇慧

岑苏和林怿都是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萧山中医院工作。岑苏的师傅是竹林寺女科109代传人陈拯民老先生。“我大学毕业就跟随师傅学习,跟师十余年,学习竹林寺女科理法方药的精髓。师傅将他的所学倾囊相授于我。”2007年,岑苏被萧山区中医院正式发文指定为竹林寺女科109代传人陈拯民主任的学术继承人。

林怿的师傅是竹林寺女科108代传人陈寿椿先生的弟子任尚鑫先生。任尚鑫是原萧山中医院中医科主任,从医近70年,在疑难杂病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9年,一位年仅10岁的儿童反复高烧两年,访遍杭城名医,病情不能缓解。后求诊于任尚鑫医师,经任老精心施诊,根据秘方经验,灵活运用“甘温除大热”治法,使用附子20克,经月余调理,终于成功退热。被任医师猛药起沉疴的医术所感动,孩子父亲找到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讲述这个故事,沙老也深受感动,泼墨写下“著手成春”四字题赠。

图片

楚阳供图 董光中摄

林怿哽咽道,节目的预告发出后,“著手成春”故事中的小患者楚阳联系到我们,还提供了当时那张照片,他甚至还保留着当时的就诊处方和医生的往来信件。“原来我们去整理、收集、传承这些东西。不光是守护一些‘老古董’,而是真真正正在传承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的东西,这些是被珍藏几十年的珍贵的回忆和宝藏。”

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萧山区作家协会会员的楚阳先生特意为本次活动作七律一首:

金针慧剑自同伦,千载竹林传至仁。

已践高行侔惠济,欲穷大道究天人。

栖心兰若非因梦,着手苍生总是春。

绍述古今双楫运,来从学海辟梁津。

以表对那段温暖往事的深情回忆,对“萧然医话”栏目送上殷切寄语与诚挚祝福。

林怿师傅任尚鑫先生一直教她,“在细节中发掘疾病诱因”,医生看病其实是一个破案的过程,对患者要不厌其烦,耐心倾听,找到临床的蛛丝马迹以后,就能够更好认识疾病,更好地为患者去处理病情。同时,医生一定要多读书,不光是看书,还要去学习,去领悟,去实践。

21330430d4e265b2a167be410b488d5.png

如今91岁高龄的任尚鑫先生特地在家中录制了一段视频,深情表达自己对竹林寺女科流派传承的殷殷嘱托及对“萧然医话”栏目的支持。

活动现场,岑苏和林怿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分享和探讨了竹林寺女科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图片

除了跟诊,萧然医派工作小组计划进行一部分老方子的收集工作。不仅“读经典”,还要“做临床”、“跟名师”,计划开启流派传承的工作。“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首先,通过走访患者中有口碑的老中医、老专家,收集相关验方验案的应用,进行挖掘分析;第二步,通过“以方换方”的方式,开启义诊活动,向老患者征集验方,使这些区域内的宝藏不流失,使年轻的中医生们循着前辈的足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入学习;第三步,结合临床实践,申请相关方剂、单味药的临床研究课题,使老方验方焕发新生。

竹林寺女科的很多古方并不仅仅在妇科,在其他内科领域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工作小组计划将部分方子进行一个“无性别化应用”,这也是对于竹林寺女科创新的一个难点;将“跨学科合作”,相当于是对竹林寺女科的一个“MDT”,也有部分内科、外科医生参与进来,进行“老方新用”“女方男用”,将竹林寺女科的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

当问及对想学习竹林寺女科的年轻人提建议时,岑苏认为,竹林寺女科是一门生命哲学。年轻人要培养大医精诚之心,敬畏生命,坚持初心。从基础开始,以经典为根,学习黄帝内经入手,逐字精读,定期写学习心得,及时记录整理,注意总结。以10年磨一剑的心态,持续精进。

同时,众多业界大咖莅临现场,从不同角度为线上和线下的粉丝们解读了竹林寺女科的精髓。

图片

知名收藏家胡汉栋先生现场展示他收藏的9种竹林寺女科秘方古籍。他表示,竹林寺女科相关史料是萧山地方文献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有研究价值。收集中医药文献古籍,要以古抄本、批校本为主。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湘湖驿”平台向社会大众展示更多的藏品。

图片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委员,竹林寺女科资深研究学者,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余凯博士,以其深厚的文献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分享了他在竹林寺女科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与宝贵心得。

他认为,萧山竹林寺女科是在浙派中医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据他粗略统计,目前,竹林寺女科的传世文献有140多种,除了新疆以外的其他各省都有竹林寺女科的文献馆藏。竹林寺女科的学术经验传播远达东南亚等地,古籍被广泛传抄印刷发行,学术经验推广到全国。竹林寺女科的突出特点在于“效”,时至如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竹林寺女科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的。

图片

萧山区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何春,多年来深耕中医药事业,在萧山区中医药历史研究方面有较多体会。他表示,竹林寺女科博大精深,是萧山历史最悠久的医派。萧山区中医药学会正在考虑AI辅助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学术经验,让古老的竹林寺女科发挥新的光彩。

图片

中国中医信息学会中医病案研究分会副会长,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李瑾,在病案研究领域深耕细作数年,对于病案研究颇有感悟。她觉得,“萧然医话”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是非常有意义的。疗效是王道,竹林寺女科声名远扬韩日,其实跟疗效是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古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的。她认为,对传承人的考试是需要非常严格。我们应该把口口相传的临床案例,转化为一个个文案的记录。比如通过公众号进行竹林寺女科的故事宣传。

图片

萧山区中医药学会会长裴静波在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古籍古方抢救性挖掘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表示,萧然医派的整理研究工作虽然启动不到一年,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医除了传承以外,还要发展,让更多人知道,在萧然大地孕育出的18家萧然医派。

他认为,至少目前,AI是无法代替中医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利用AI智能的工具来研究传承,发扬中医。竹林寺女科是萧山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的责任是把这块金字招牌再次擦亮,感谢湘湖驿,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这么好的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