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周易藻辛庐编志>正文

周易藻辛庐编志

  湘湖有个湖心小岛,名掬星岛,上面有几间老式瓦屋,题名“辛庐”。这“辛庐”在恢复湘湖前也曾存在过,不过原在城山之麓的缸窑湾,为萧山的晚清举人周易藻所筑,其目的在当初主要是为了看护自己的生圹。后因居住于湖畔,对湘湖的800余年变迁有了实地的感受,萌发了编写《湘湖志》的意愿。于是,他以一己之力,克服种种艰难,在这“辛庐”中完成了《萧山湘湖志》的编写,为如今湘湖保存了史料,为后人留下了旧湘湖面貌。也因此这“辛庐”便成为充满着湘湖文化的一所建筑。现此屋移建掬星岛,也是后人纪念这位为湘湖文化做出了功绩的周易藻先生之举。

  周易藻(1864-1936),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生于戴村镇丁村。清光绪十五年(1889) 26岁时中举,乡人称之为老爷。但之后的周易藻仕途坎坷,4次上河南开封参加进士考试,都因“额满见遗”,无功而返。宣统二年(1910)十月,在已经废除科举考试的情况下,即将消亡的清王朝给了他一个“内阁中书”的官衔,派他去江苏候补知县。他到了那里,一看官场上人“奴颜婢膝,不堪忍受”,加之时代已进入革命前夜,清王朝已成颓势,他便回到家乡,迁居县城。

  58岁那年他到湘湖畔买地筑室,建了安排自己后事的生圹。面对秀丽湖山,遥想成湖800余年来的毁湖复湖,他感慨万千,又因当时湖周人们为生计而随意侵占,心想如此以往,这旧时湘湖的面貌后人将无从知悉,为此生发出编纂一部湘湖志的愿望。

  1925年他正式着手编写。他或寻找历史资料,或独自步行于湖区,或坐一只小船“穷幽探隐,抚今吊古,到处寻觅”,访老农、抄碑文,核实、考证,经常早出晚归。周易藻抱定“不写就一部完整的湘湖志死不瞑目”的意志,终于经一夏一冬的辛劳,编写成一部八卷的初稿。次年又续编一卷,共九卷的《萧山湘湖志》正式成稿。至1927年自费付梓印行。

  该志收集了自北宋政和二年(1112)湘湖开辟以来的大量史地资料,其中包括历代侵占湖面和退垦还湖的争斗,湘湖水利设施和名胜古迹,为湘湖作出功绩的先贤事迹,湘湖诗文,以及有关湘湖水利的档案文卷等。他在这部书的自序中写道 “一舸两桨,昕夕湖中,眺越城之高峰,访杨岐之古渡,虽烈日铄肌,寒飚砭骨,抚今吊古,到处流连,梭织经年,差穷赜隐。夫乃又鄱阳、洞庭、莫愁、具区,曩所历陟而诧为胜景者,浩瀚壮阔,容或让彼,幽秀淡远,莫能越此。昔人云湘湖犹处女,以兹益信。”对湘湖之热爱溢于言表。在以前的所有湘湖专著中,这部《萧山湘湖志》是最为厚重的一部,客观而完整地反映了湘湖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积淀,为后人了解、研究湘湖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在今日湘湖的重建中功不可没。

  周易藻不仅留下了一部完整的湘湖著作,更留下了一份对家乡关爱的深情,留下了为完成一项事业的执着之情,留下了“摆脱尘缘”、 “著书成卷”的人生佳话。

  注: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