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一代商圣在湘湖>正文

一代商圣在湘湖

  碧波荡漾的湘湖之上有一百零八座桥,这些桥梁均用石块砌成,或小或大,或远或近,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的气势恢弘,有的质朴简洁,有的婉约精致,有的古韵悠悠,他们个个造型古朴优雅,满含中国传统符号,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与亭台楼阁组合成了最江南的韵味,展示了这一方美丽山水所赋予的气质和内涵。

  在湘湖三期金融小镇板块就有一座桥取名“陶朱”,在越堤上有一座亭亦取名为“陶朱”,两处湘湖的亭桥都以“陶朱”命名,这是何意呢?这里还要说一说湘湖的亭桥所蕴含的湘湖深厚的历史。这里的陶朱公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为鸱夷子皮,“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毅然告别固陵,告别战争,告别名利,亲率家人、徒属用行装所带勾践奖赏的“轻宝珠玉”作原始资金,开始了治家创业的经商生涯。据《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范蠡从“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开始,到陶“治产积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范蠡的塑像,称之为商圣、财神,赞叹他卓越的商业才能和崇高的品德。此亭桥都取名为陶朱,主要的含义是湘湖金融小镇以商圣为范,同时又彰显了湘湖的历史文化。

  范蠡心系天下,勇而善谋,能屈能伸,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助越国致富强,此后,范蠡多次统率越军由固陵港出师伐吴,终于辅佐勾践复国雪耻,灭吴称霸,被尊为上将军。勾践向周天子“表会稽山为范蠡奉邑”,并对范蠡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但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审时度势,激流勇退,弃官从商,避开了政治漩涡。走时还不忘告诉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此以后便成为了成语,可惜文种不听劝,落得个赐剑自刎的下场。

  虽然范蠡最终离开了湘湖,但是至今湘湖边仍然流传着他当年受命在固陵筑城拒吴,转死为霸的传奇故事,越王城山顶上的越王祠内,范蠡神像供在越王勾践的左侧。此外,湘湖地区还有很多关于范蠡的传说和故事。旧时西兴建有城隍庙,尊范蠡为城隍。临浦苎萝村建有范蠡庙,又叫日思庵,祀奉范蠡。过去湘湖多有以砖瓦为业者,请年菩萨时,顺便祭请“陶朱公”范蠡。湘湖西南的横筑塘一带,据说是范蠡所修,后世称“范塘”。横筑塘旁边的黄竹山,《嘉泰会稽志》《嘉靖萧山县志》均有“范蠡遗鞭于此”的记载。明代魏骥留有诗句“黄竹依稀范蠡塘”。可以说,古湘湖流域是范蠡当年大展拳脚的舞台之一。

  范蠡见机而进,适可而止,收放自如,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兴一国,灭一国,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还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弃政经商,富至巨万又三散家财。范蠡在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等重大领域均有建树,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