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湘湖八景>正文

湘湖八景

  “十里湘湖图画开,诸峰高处越王台”古往今来,大凡名胜古迹,常有“十景”“八景”等命名。自明清以来,湘湖以其优雅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逐渐形成了八景之说,不仅如此,还有老八景和新八景之分,且各具魅力。

  湘湖老八景形成时间约在清乾隆年间,为湘湖西北岸湖里孙村的《湘湖孙氏宗谱》所收录。八景分别为:龙井双涌、跨湖春涨、水漾鸣蛙、湘湖秋月、尖峰积雪、越城晚钟、柴岭樵歌、湖中落雁。在每一景之后,还都附有孙氏族人所撰之咏景诗。

  八景之中,跨湖春涨、水漾鸣蛙、湘湖秋月、尖峰积雪概括了湘湖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其中“水漾鸣蛙”一景尤具湖乡野趣。水漾即指水漾湖,为坞中之湖,此地三面环山,水草丰茂,春夏之夜,无数青蛙在此聚集产卵,蛙鼓阵阵,野趣盎然。

  相对而言,老八景偏重自然景观,唯“越城晚钟”一景涉及人文景观。越王城山顶旧有城山寺,每当僧侣鸣钟晚课,钟声久久回荡于湖面,令人肃然。但随着城山寺毁弃,此景从此不存。“柴岭樵歌”说的则是湘湖东南的西山一峰中的柴岭山脉,樵夫人山采薪,“归来信口无腔唱”,勾勒出一幅纯朴的民俗风情画。旧时湘湖湖面宽广,水草丰茂,鸟类众多,其中雁最为人称道。秋时水浅渚浮,正是雁群光顾之际,它们或盘旋湖上,或喝水觅食,或傍沙而眠,“湖中落厢”遂成湘湖一景。

  由于时代变迁,景致日异,湘湖八景中有些已不复存在,有些因其年代久远已被人淡忘,或因景点变迁提法已不妥,故而后来又产生了新湘湖八景之说: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光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收录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城厢镇志》之中。

  新八景中“光照晨曦”和“览亭眺远”二景都在石岩山。山巅先照寺因“旭日之光先照此寺”而名。寺旁有一览亭,登亭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横塘棹歌”一景则与老八景的“柴岭樵歌”相对应。横塘即横筑塘,塘内外皆河道,芦苇丛生,是捕鱼捉蟹的好去处上。夕阳西下时分,渔舟唱晚,也是一幅富有民俗意蕴的诗情画面。“湖心云影”描绘的是位于湘湖中心压乌山的独特景致。人在湖心,但见湖面似镜,蓝天白云倒映湖中,晨昏晦明,景象变幻万千,如诗如画。此情此景最得文人雅士青睐,以“湖心云影”为题写诗者数不胜数。

  新八景又难能可贵地增加了体现湘湖产业特色的“山脚窑烟”一景。湘湖黏泥是制作砖瓦的好材料,暮色苍茫之际,湖边山脚窑烟缥缈,成为湘湖特有的景色,清黄元寿《湘湖杂咏》诗云:“日暮窑头添新火,轻烟散作半山云。”

  比之于湘湖老八景,新八景放眼大湘湖,除保留和更名原有的核心景观外,吸纳了一览亭、先照寺、杨岐寺、横筑塘等景观,视野更为开阔,更符合湘湖的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