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湘湖驿 | 高级技师冯启荣:心怀传承 全力奔赴
2024-11-24 10:50 点击数:175 作者: 来源:
他根植于教育一线20年,不仅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而且用心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11月21日,由萧山区人力社保局和湘湖驿共同打造的匠心会客室第26期/湘湖驿·对话第154期邀请了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冯启荣,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主持人朱丹娜和对话嘉宾冯启荣
自己淋过雨 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2004年,冯启荣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后,步入教师这一行。2012年年底,冯启荣通过萧山人社局人才引入,任教于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谈起和教师的结缘,冯启荣笑着说,这都是偶然。学生时代的冯启荣,天性活泼好动,难以专注于学业,成绩亦非出类拔萃,一开始只考上滁州技校。在技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冯启荣逐渐意识到那并非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于是下定决心重返高考之路。“我是当时班级里唯一一个决定参加次年高考的学生。次年我只考取了专科,但我并未选择就读,而是在毕业前通过三校生的身份,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单独招生考试,最终考取本科学历。”
从业20年来,冯启荣先后荣获“韶关市技术能手”“广东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指导教师”“杭州市E类高层次人才”“萧山区教育高层次人才”“浙江省级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师资库成员”萧山区“首席技师”等荣誉。诸多的荣誉是对他过往努力的见证,更是对他专业成就和教育贡献的认可。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这是冯启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冯启荣坦言:作为一名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认可职业教育,让更多职业学校的孩子成才。
作为班主任,冯启荣认为,教育过程中最应当避免的行为是偏袒或歧视学生,偏袒学生可能会导致其他学生感到被忽视或不公平,歧视学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日常教学中,冯启荣始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做出详细记录;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在上实训课的过程中,冯启荣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培养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普通教育看高考 职业教育看竞赛
在冯启荣看来,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竞赛。“参加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学习在高压状态下保持冷静,提高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技能。同时,竞赛也是检验和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冯启荣在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心血。他精心带徒传授技艺,所带徒弟们均已成为单位技能骨干,徐智松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项目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冯启荣积极从事技能培训教学工作,在杭州萧山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从事社会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教学工作多年,培训学员2000多人,教学水平受到学员和中心一致好评。
未来计划融合电类专业的教学资源
融入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
20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冯启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了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这20年里,变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变的是他传授给学生做事做人与做学问的品格和精神。冯启荣希望大众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冯启荣强调,电类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电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电学发展和应用。同时,教师应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将电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数学等相结合,以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求。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使用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等,能够设计和实施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面对职业教育师资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冯启荣建议加强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生产专用设备。专业教师去企业深造,行业专家来学校任教。未来,冯启荣计划融合电类专业的教学资源,更新技能操作设备,并融入最新技术,如人工智能(AI),以使评分过程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湘湖驿是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按照“分布式、共享式、沉浸式”党群服务模式,为广大公众量身定制的开放、共享、时尚、智慧的公共空间。于美好中遇见美好,于平凡中找寻光热,湘湖驿·对话致力于给所有平凡人物提供讲述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