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湘湖古窑>正文

湘湖古窑

  在湘湖的眉山路旁有一座湘湖陶瓷艺术岛,几根直冲云霄的砖红色大烟囱,成了湘湖边一道富有标志性的独特风景。岛上有三处古窑遗址,分别为正门口、水中的晚清古窑,以及民国早期的大型砖窑。2016年浙江省陶瓷艺术博物馆建于此,主体建筑由十九世纪60年代的砖窑老厂房改建而成。 省陶瓷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此,与萧山源远流长的制陶史有关。萧山的制陶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时期,那时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和彩陶。1990年与2000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多达数万片的陶片,共拼复陶容器200多件。

  我们知道,“湘湖的粘土细腻而韧,是制作砖瓦的优质原料”。民国周易藻的《萧山湘湖志》中有如下记载:“红黑泥,黑者出水洋坞、黄家坞两处,红者北边诸山均有之,而以九里墩为最佳。”早在明清时期,已有挖湘湖粘土设窑制砖瓦的记载,清末和民国初期,湘湖的砖瓦业曾一度繁荣。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载:“沿湖各村大半以陶为业,故砖瓦为湖中大宗出品。”我们还能从一些诗作中领略到当年窑制砖瓦的场景。清朝汪辉祖之子汪继培在《湘湖窑烟》诗中云:“茆屋濒湖三百家,抟泥弄瓦作生涯。窑中火候炉中訣,细看浓烟几缕斜。” 清朝的黄元寿在《湘湖杂咏》一诗中曰:“范泥作瓦叠湖濆,赤埴青黎水底分。日暮窑头添新火,轻烟散作半山云。”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湘湖砖瓦业也随之繁荣。但湘湖湖底的粘土有限,一些砖瓦厂因取土困难而减产。之后由于湘湖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等政策的出台,砖瓦厂逐步停产,2007年砖瓦生产从此退出了湘湖的历史舞台。

  尽管砖瓦生产已成为历史,但它是湘湖沧桑变幻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它在湘湖史上有着不容置疑的地位和贡献。1989年版的《萧山城厢镇志》里记录的湘湖八景,就有“山脚窑烟”这一景,这是对它最佳的肯定与深情的怀念。

  如今,傍着湘湖的陶瓷艺术岛,把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时尚有机地交融于一体,成了萧山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岛上带着历史尘烟的古窑与碧波粼粼的湖水作着无言的对话,无言中透着无尽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