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精彩纷呈的湘湖宗祠堂号>正文

精彩纷呈的湘湖宗祠堂号

  湘湖宗祠都有堂号。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姓氏在过去的一种特殊符号。它最初是厅堂的名称,后来才用堂号指代某一家族的名号,与郡望有某些相近的作用。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功宗德,二是显示家族的特点,三是训诫子裔继承发扬先祖业绩。堂号是祖上光荣历史、高尚品德、辉煌业绩的反映,有着教育后人、传承文明的深邃内涵和作用。过去湘湖人在谈到自己的堂号时,对其中蕴含的丰富寓意,往往会流露出一种自立于中华大家族之林的自豪感和敬祖收族的责任感。

  堂号一经制定,后世子孙代代相传,不会轻易更改。有的还将堂号写在水车、稻桶等家族共有的大型农具上,作为家族标志。

  湘湖孙氏宗祠、西兴马湖孙氏宗祠堂名映雪堂。相传西晋的时候,京兆(今河南洛阳一带)有个叫孙康的人,从小非常好学,起早贪黑总感到读书时间不够。他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夜读。一个冬天的夜里他睡不着,推窗一看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银装素裹。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他突发奇想,不妨借雪光来读书。于是来到院子里,捧起书本借着微弱雪光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这就是“孙康映雪”的故事。 “自古寒门出英才”,孙康的苦读终有回报,他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位居中枢。孙氏后人将映雪堂作为祠堂名,用孙康苦读精神教育子孙。

  义桥镇湘南韩氏宗祠和从湘南派衍出去的新塘街道紫霞村一都韩氏宗祠同为昼锦堂。昼锦堂的出典源自欧阳修为魏国公韩琦写的一篇《昼锦堂记》。韩琦( 1008--1075),是湘南韩氏始祖韩膺冑的曾祖,历任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功绩卓著,宋英宗封其为魏国公。宋至和年间( 1054-1055),他在相州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欧阳修后来写了一篇《昼锦堂记》,赞誉魏国公处置国家大事时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临危不惧,如泰山般的安稳,称得上是国家重臣,并说自己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诵读了魏国公的诗歌,因此乐于向天下宣传魏国公,写了这篇《昼锦堂记》。故韩琦后裔多用昼锦堂作为宗祠堂号。

  湘湖地区几支王氏都尊王祐(920-1001)为远祖。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今山东聊城市莘县)人,进士及第,宋太祖朝监察御史,累官兵部侍郎,追赠晋国公。他以直忤上未能进宰辅,便在庭院手植3棵槐树,对人说:“吾之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所谓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果然,王祐次子王旦任宋真宗朝丞相,其孙王素任宋仁宗朝知谏官、瑞明殿学士,父子、祖孙均官位显赫,名满朝野。熙宁十年(1077),苏轼撰《三槐堂铭》,铭其盛德遗业,说王祐子孙出类拔萃是因为他庇荫之上福。因苏轼这篇《三槐堂铭》,三槐王之名不胫而走,王祐后裔就用“三槐堂”作为宗祠堂号,喻示王氏子孙自强不息,人才辈出,其励志之情溢于堂号。

  除了这些因祖辈故事传承下来的堂号,有一些湘湖宗祠堂号体现了传统价值取向和道德观;有一些堂号寄托了先祖的希冀,还有一些堂号流露了子孙思念先祖、不忘敬宗睦族的意思,等等。总之,湘湖宗祠堂号精彩纷呈,寓意深邃,各擅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