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观与陈秀如结缘
1923年,26岁的金海观在徐州第七师范学校任教。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他率领学生到第七师范的附属小学听课观摩,恰巧分到了陈秀如的班上。这次上课陈秀如没有特别准备,但效果却很好。金海观和同学们纷纷称赞陈秀如老师的普通话标准,而且课程逻辑性强,也非常生动。陈秀如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
听课和上课的同学们都走了,金海观独自留了下来。这次听课的印象很深,虽然他自己也是教师,但总觉得陈秀如在一线教学岗位上更有发言权。他提出诸如儿童喜欢哪种教材,对教学反应如何等问题,问得非常仔细,可以用“穷根究底”来形容也不为过。可能是金海观穿着太简朴了,与学生无异,陈秀如竟然没有意识到他就是带队老师。不过陈秀如被金海观的求知精神所感动,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倾囊相告。很多年后她回忆说:“他(金海观)在第七师范任教时,衣履远小如学生。他常领学生来附小观摩教学,我根本看不出他是教育老师。他每次观摩后都单独留下来向我提出许多问题。如我当时以为他是个学生,还觉得这个学生真认真,肯钻研哩!”
仿佛一切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金海观和陈秀如在课堂结识,后来又在图书馆中相遇。当时陈秀如还兼任学校里图书馆的管理员。一天,金海观去图书馆借书,登记好了之后就在阅览室里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金海观读书有个习惯,就是边读边写摘记。这样能将书中的重要观点记录下来,不用一遍一遍跑图书馆。可能是他太专注了,阅览室里的人都走光了他都没发现。这时陈秀如走了过来,提醒他说:“先生,吃午饭的钟早敲过了,吃了午饭再来看吧!”金海观一抬头,陈秀如噗嗤一笑,说:“原来是你呀!”金海观如梦初醒般,满怀歉意地说:“好!好!你要关门吧?那我等会儿再来。我的书就让它这样放着好吗?”陈秀如看他这样专心,就点了点头,关了门,向食堂走去。当陈秀如吃了午饭转回来时,发现金海观早就站在门前等候了。陈秀如上前问道:“你午饭怎么吃得这样快呀?”他笑着说道:“我中午只啃两个馒头,根本不需要坐下来。”那天以后,金海观每次来图书馆,总要请陈秀如帮忙寻找各种各样的书。陈秀如被他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也不厌其烦地帮他寻找。
此后,金海观与陈秀如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起。1932年2月,金海观决定担任湘湖师范校长,陈秀如也跟着他一起来到了湘湖。为了成全他的事业,陈秀如承担了照顾老人和三个孩子的任务,毫无怨言。有一次湘湖师范召开教师生活会,有一位老师大胆地问金海观:“金校长,您和金师母是怎样恋爱的?”金校长笑了笑,说:“哈哈,我的爱人是书本里夹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