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祭灶>正文

祭灶

  祭灶又称谢灶、送灶,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廿三夜进行。过去,湘湖人家都有一个老式烧柴草的大灶,灶梁顶端设灶君神龛,安放贴有灶司神䘞的小木板。没有设神龛的,直接将神祃贴于灶壁。祭灶,就在灶梁上进行。

  有关灶神的传说很多,一说灶司菩萨是玉皇大帝敕封的,叫“九天东厨灶王府君”,负责管理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还兼管着一家人的品德行为。到了每年十二月廿三,灶司菩萨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这家人的德行,如果谁做了坏事,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上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湘湖人家对灶司菩萨倍加崇拜,祭送灶神上天不敢怠慢。

  送灶一般在傍晚。循俗,民间喜欢“迟送灶,早接灶”,意为送灶迟了,灶神回到天庭也就晚了,玉皇大帝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听他奏本了,省得他多讲人间是非。送前须祭请,祭品不像祝福那样讲究,只三荤三素即可,也有全素的,另加酒、汤团。汤团用全糯米粉做,黏性极好,上加白糖。有的供一盘麦芽糖,用意都是给灶神一点甜头,以黏住灶神唇齿,省得在天庭胡言乱语。明嘉靖《萧山县志》载:“祀用糖糕,以(防)灶神言人过于天帝,取胶牙之意,名曰送灶。”鲁迅在《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中写道:“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种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看来萧绍风俗本就差不多。

  祭品放在灶梁神龛之前,点香烛,一般由当家男人主祭,旧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明嘉靖《萧山县志》 云:“是夜,男祀灶,女子不至。”女不祭灶是因为传说灶司菩萨是个“小白脸”,怕女人祭灶“男女授受不亲”。祭请时念念有词,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揭下灶司神祃的,谓“请”灶司菩萨出龛,将神祃在道地与元宝、佛经一起焚化,放炮仗送行。揭下灶司神祃的那块长方形小木板须翻转朝里,待大年卅接灶时,再在板上换贴新的灶司神祃。

  现时,湘湖人家多住上别墅式房子,普遍使用煤气灶,但不少家庭仍保留可设神龛的老式灶台。尽管平时不用,但对老辈人来说,逢年过节儿女们回家团聚,老式灶仍要派用场。过年时祭灶风俗依然,只是程式简化了。

  注: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