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古桥卧波>正文

古桥卧波

  湘湖地处江南水乡。一提起江南水乡,不由使人想起“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水乡景色。每当杏花春雨,秋水落霞,更令人依恋难忘。这明秀柔美的江南风光,实与形式丰富多变的水上桥梁须臾难分。这些桥梁点缀了移步换影的景色,刻画了水乡的特征,同时又提供了交通之便。

  在水道纵横、平畴无际的江南地区,桥每每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触目即是。在绿满江南的乡村中,一桥如带,水光山色,片帆轻橹,相映成趣。在城镇中,桥又是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当舟临其境,必有市桥相迎,人经桥下,常于有意无意中,望见古塔钟楼,与夹岸水阁人家,次第照眼。数篙之后,又忽开朗,渐入柳暗花明之境。

  古湘湖地区水域辽阔,山湖之间溪涧纵横,桥梁甚多。如今湘湖的桥或异地重建,或仿古新建,或创新设计,先后建起了108座桥梁,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南桥梁博物园”。

  湘湖诸桥中最著名的是跨湖桥,随着跨湖桥遗址发现及跨湖桥文化的命名,跨湖桥更是声名远扬。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家在湘湖北岸的中书舍人孙学思,在湖中建起了一座单孔石拱桥,起名“跨湖桥”,自此湘湖多了一道美丽的景观(湘湖八景之“跨湖夜月”“跨湖春涨”)。如今景区里有一古一今两座跨湖桥,共同见证着湘湖的历史变迁。

  座座古桥如长虹卧波,把湘湖点缀得分外妖娆。

  在过去萧山西门外入湘湖处,有一座望湖桥。据旧志载,其时湖口建有纪念宋代杨时和郭明渊的二令祠,望湖桥就离祠不远,邑民祭拜过二人后登此桥望湖,桥名因此而来,可惜今已无存。

  跨湖桥北岸井山坞的三善桥,俗称“三眼桥”,始建于明崇祯初年,清同治年间曾被洪水冲垮,清光绪时里人重建。湘湖北岸大黄坞山口的仙人桥,其后面岩石上曾镌有隐语:“脚踏仙人桥,手攀仰天螺,近则近一线,远则远一肩,银子在眼前。”惜今字迹已驳蚀难识。现今的仙人桥为新建圆拱石桥。

  湘湖水漾湖口的锁龙桥,则传为明初朱元璋军师刘基为镇风水而建。如今已在原址拆旧桥建新桥,桥名也改称“飞龙桥”。时移世易,被锁的苍龙已然腾飞,不仅旧桥变为新桥,桥名也寄寓了当地人民美好的祝愿。

  盛家桥,在望湖桥北里许,始建年月不详。湘湖盛家港穴口(东斗门)放水时,水经此桥而入运河,灌溉湖北岸的田地,清光绪间里人重修。黄家大桥在湘湖南侧的石岩山和文笔峰之间,明嘉靖由进士黄九皋始建,桥梁上题“龙门浴日”“黄家大桥”。

  思家桥,位于湘湖南岸文笔峰北侧,为石梁桥。民国《萧山县志稿》载:“明初里人黄寿康建,嘉靖间黄九皋重修,名‘义方桥’。”因埭上黄氏族人大多身在异地为官,乡思不绝而得名。

  德由桥,位于湘湖西南的横筑塘边缘,为石梁组合平桥。桥由三块石梁并排组成,矗立两排条石作桥墩,北侧石梁镌额“德由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桥梁系清代重修。

  注: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