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杨岐佛心>正文

杨岐佛心

  湘湖四周有很多青山翠峰、江河湖泊。离湘湖西南边不远的三江口边上,有一座呈东西向、海拔只有68米的杨岐山,又名杨旗山。它东濒湘湖,西临渔浦。登山西望,三江风光,尽收眼底;江山如画,一览无余;浅山逶迤,绿树成荫;时有白鹭起起落落,在三江上空飞翔。

  湘湖杨岐山的南麓,早在南宋时就建有杨岐禅寺。该寺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据传,因为国戚杨齐王、杨冀王死后分别葬于该山的东坞、西坞,故族人舍宅为寺,并由宋宁宗御赐题额“崇福杨寺”,曾先后改名为“崇福寺”“岐王寺”“冀王寺”等。到了明朝,才正式易名为“杨岐寺”。清代的毛奇龄曾作《杨寺考》载:“赏游湘湖最深处,曰杨寺,以杨冀王舍宅为寺,故名。予时为诗有‘龙常濑浅杨王宅,鸟道云盘句践寺’之句。”

  其实,在江西省萍乡市就有一个“杨岐普通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的一大支派——杨岐宗的祖庭。杨岐普通寺作为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萧山的杨岐寺名与佛教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方会所创杨岐派契合。据《佛光大典》记载,中国历代高僧大德东渡日本弘传禅法,各揭禅风,大振法道,蔚成日本禅宗24派之盛事。其中有21派属“临济宗禅”,内中又有20派继承杨岐之灯法。杨岐派盛传于江南两浙,甚至远播海外,故萧山杨岐寺香火也曾盛极一时。明清之际,战火连年,改朝换代,萧山杨岐寺远离尘嚣,古刹清幽,人称“世外桃源”。

  那时候,杨岐寺晨钟暮鼓,洪亮的钟声传送四野,响彻四方。因为寺庙钟楼上悬有巨型铜钟,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清代王勉以《湘滨秋泛》为题写了十首诗,其中有一首是专写杨岐寺的钟声的,其诗云:“此中畅得游人意,湫口窑头都作记;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由此可见“杨岐钟声”很早就为古代的湘湖八景之一,与西湖的“南屏晚钟”齐名,可谓在钱塘江南北两岸遥相呼应。

  杨岐寺在清朝咸丰十年(1860),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此处变成一片焦土。直到清同治年间,才由民间捐资重建。此时,建有天王殿、钟楼、鼓楼等。当时寺院朝东,原为三楹三进,加上一些附属建筑,如大悲阁、妙高楼和僧舍、斋堂等,一时颇具规模。后又经历130多年的世事沧桑,年久失修,呈现一派“寺宇破败,佛殿残缺”的景象。

  如今,东方文化园在杨岐寺原址上,按照伽蓝规制重修三进大殿——天王殿、圆通宝殿和大雄宝殿,还有钟楼、鼓楼、回廊、海灯法师舍利宝塔、中国梵钟文化长廊、三江塔以及万佛金塔、地宫等。如今的杨岐寺,巍峨壮丽,金碧辉煌,总共占地166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所以,中国宗教学会将杨岐寺定为“中国佛教文化展示中心”。

  注: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东方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