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诗游湘湖,换个角度“听”湘湖典故~>正文

诗游湘湖,换个角度“听”湘湖典故~

明代文学家张岱曾说过,与西湖相比,湘湖犹如未嫁的少女,有一种素雅的天然之美。作为西湖的姊妹湖,文人墨客们自然钟情于湘湖的自然美景,也给湘湖留下了许多绝美的诗句。


6月8日,由区政协文史委和湘湖驿共同打造的政协云厅第12期/湘湖驿·悦享第97期邀请了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萧山区政协委员孙娟,带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里的湘湖。

640.jpg

湘湖是一本优美的诗集


清朝时期,萧山著名学者周起莘的一首诗中,“涵虚天镜落灵湖”,把湘湖比作一个非常有灵气的湖。


新秋月夜湖塘即景


清•周起莘


暑气初除荫绿芜,


涵虚天镜落灵湖。


堤旁萤火争明灭,


岭外青山乍有无。


断涧泉飞危石冷,


疏林月色碧潭孤。


寒生玉宇银河淡,


鹤唳疑闻彼岸呼。


清代著名学者毛万龄,作诗湘湖。“遍历吾乡胜,湘湖景更幽”,走遍家乡这么多美景,他认为湘湖的景色是最优美的。


 湘  湖


 清·毛万龄


    遍历吾乡胜,湘湖景更幽。


  水遥青靄合,波静白云浮。


  欲雨山如画,临风树近秋。


  开樽一叶片,飘渺在丹楼。


王守仁,余姚文武双全的学者,世称王阳明、王文成,也是军事家和思想家,多次来过萧山。他对湘湖的评价是风景美好的山峦已经让人愉悦了,况且又位于水云之间,更是好上加好。如此秀美的湖泊,要秀美的山来相配。他认为,湘湖是非常适合隐居的地方,只是此生为俗务所羁绊,不能清闲自在。如果有机会,他肯定希望能够住到湘湖边来。王阳明对湘湖景色非常留恋不舍。


曹林庵


明•王守仁


好山兼在水云间,


如此湖须如此山。


    剩有卜居阳羡兴,    


此身争是未能闲。

640 (1).jpg

活动现场,孙娟以游客的角度,跟着湘湖旅游地图,从城山广场、德惠祠道南书院、青浦问莼、湖山广场、尚书桥、一览亭先照寺到定山,从古诗词到现代诗,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段段湘湖的历史故事。


城山广场


城山即越王城山,位于湘湖北岸,山势险要,山巅有城垣遗迹,据考证为春秋时期越国拒吴的军事城堡。山顶中间低四周高,高处是一条长1090米的城墙,外陡内缓。山顶是一个盆地,2万平方米,是当年越王勾践命范蠡所建的屯兵城。

640 (2).jpg

2010年,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考古结束后下了定论:长期以来,越王城就传说为古越国的遗址,并且有很多关于越王勾践的美丽传说,而通过考古勘探可知越王城确实为古越国军事遗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寻访勾践遗踪,写下大量城山怀古诗。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李白天宝元年(742)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受唐玄宗赏识。主要是因为萧山人贺知章的引荐,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戴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对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


唐·李白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为了怀念贺知章,多次来萧山。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唐·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诗中李白向友人介绍如果来越州,来浙江,一定要会稽山、秦望山、越王台、钱江潮、天台山等看看,还要尝尝三吴地区的美食,他把我们当地的美食美景都一一跟朋友介绍,类似于现在的小红书。


其中李白认为越州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湘湖边的越台,也就是越王城山。越王城的故事就要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吴越争霸的历史中去了,这里有一首宋代诗人华镇的一首诗:


城  山


宋·华镇


兵家制胜旧多门,


赠答雍容亦解纷。


缓报一双文锦鲤,


坐归十万水犀军。


馈鱼退敌: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大败,领残兵五千退守固陵,吴王夫差领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山脚,但也不敢轻易上山进攻。夫差以为,山上缺水,越王无法持久坚守,准备围而不攻,等勾践投降。并派人向勾践送咸鱼,逼勾践投降。勾践深知送咸鱼的含义便命入取洗马地中鲤鱼一双,予以馈赠,吴王眼见送来活鱼知道山上有水,此战难以短时间内取得胜利。而夫差的十万大军一天的粮饷就十分可观,无奈之下退兵而去。勾践以“馈鱼退敌”拖延了吴军进攻,为求降保越赢得了时机。


德惠祠 道南书院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师从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被推为“程学正宗”。政和年间任萧山县令。他顺应民意,兴建湘湖,第二年湖成。


《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40.png

程门立雪: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相当高,但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邑民岁苦,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当时百姓苦于屡旱,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即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九乡十四万亩稻田。

640 (1).png

新湖夜行


宋·杨时


平湖净无澜,天容水中焕。

浮舟跨云行,冉冉躐星汉。

烟昏山光淡,桅动林鸦散。


夜深宿荒陂,独与雁为伴。


德惠祠、德惠桥、政和桥,都是为纪念杨时在北宋政和年间修筑湘湖。政和桥名,取“政通人和”之意。


青浦问莼

640 (3).jpg

新晴马上


宋·陆游


一剑飘然万里身,白头也复走京尘。


画楼酒旆滴残雨,绿树莺声催暮春。


绝塞勒回勋业梦,流年换尽市朝人。


此生安得常强健,小艇湘湖自采莼。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萧山湘湖的莼菜也有着浓厚的“莼鲈之思”。为此,他对萧山“往来频”,常兴致勃勃“小艇湘湖自采莼”,或“携友共采湘湖莼”。


湖  中

宋·苏泂


湘湖梦不到,今日到湘湖。


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


雨悭莼摘后,花发燕飞初。


张翰平生意,扁舟未可无。


苏泂说,以前我做梦也梦不到湘湖,但今天却真来到湘湖。雨水在莼菜采摘之后变少了,天更晴朗了;花儿在燕子初飞之时开放了,景色更美了。


湖山广场


贺知章与李白、张旭、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饮中八仙”。

640 (4).jpg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尚书桥


魏骥在景泰元年(l450)77岁时告老还乡,家居二十余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又多次为家乡主持兴修水利,特别是为疏浚保护湘湖做出很大贡献。尚书桥是为了纪念魏骥建设的。

640 (2).png

咏湘湖


明·魏骥


百里周围沙渺茫,


龟山遗爱许难忘。


水能蓄潦溶千涧,


旱足分流达九乡。


荇带荷盘从取市,


莼茎芡实任求尝。


邑侯乡父休轻视,


圩岸时须督有方。


魏骥表示,雨水多的季节,湘湖能够贮蓄雨水,并能容纳湖边流进来的众多涧水;而干旱的时候,湖水又足以分流灌溉,并让湖水遍达周围的众多乡村。作为一县之主的县令和乡亲父老都不能轻视湘湖对农田的灌溉作用,对湘湖的堤岸时常需要进行方法得当的监督管理。


魏骥之子完遵父遗言辞葬,用赐葬的钱赈济饥民,明宪宗同意魏完的请求,赞其父为“纯臣”。乡民为纪念魏骥功德,在湘湖跨湖桥东南岸的湖山村徐家山坞修筑有雕像护卫的墓葬,并祀于德惠祠。


一览亭 先照寺


先昭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寺名取“旭日之光先照此寺”之意,又名先照庵、光照庵、石岩寺等。


一览亭:明嘉靖十年(1531),绍兴郡守洪珠建。民国6年(1917)亭毁,僧戒鏸募建。

640 (5).jpg

一览亭


清•黄元寿


鹅鼻耸岧峣, 孤亭万象包。


江流吴越判, 星野斗牛高。


山脚炊烟起, 波心月影摇。


眉珠荷箬定, 饭粒满湖抛。


定山岛


定山岛位于湘湖三期。据清康熙《萧山县志》卷五山川载:“定山在县西南二十里湘湖中”。因潮声至此而止,故名,海拔33米。


“以湘湖为试验区,先成立一所乡村师范,树立全省的模范” ——沈定一(1928.2.25)


“在定山顶建筑湘师校舍,在山腰处建一所小学”,采用砖瓦结构建造。——陶行知(1928.7.3)


波波相逐长滔滔,后波起伏前波导。教育引导,生活创造。努力引导,后波更比前波高;努力创造,后人更比前人好。不求相肖要相超,请看湘湖水浙江潮!——《湘师校歌》刘大白 桑送青

640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