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党群建设>湘湖驿 | 曾在西藏无人区迷路,一位古籍修复师的背包“寻纸”之旅......>正文

党群建设

湘湖驿 | 曾在西藏无人区迷路,一位古籍修复师的背包“寻纸”之旅......

2023-04-18 10:05 点击数:357 作者: 来源:湘湖发布

历时7年,她本着对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术的探寻之心,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寻纸”过程中的点滴。

图片

4月15日,在湘湖驿·晓风—城山广场站,湘湖驿·对话第100期邀请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古籍修复师汪帆,分享了她的寻纸之路。汪老师好友毛玲靖友情出席。

图片

对话嘉宾汪帆和主持人严昌楠

每本书附25种手工纸样 

每本《寻纸》都是绝版书

2007年7月15日,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启动,汪帆正式加入古籍修复这一行,一干就是16年。

图片

毛玲靖和汪帆

汪帆经常背着一个60升的大包,走遍大江南北,寻纸的足迹遍及浙江、福建、山西、江西、安徽、贵州等省,甚至远到新疆的和田墨玉、西藏海拔3700米的尼木,亲自带回书中所述的25种古法手工纸样实物,包括狼毒纸、丹寨构皮纸、马尼拉皮纸、桑皮纸、麻纸、竹纸等。“手工纸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一张纸的厚薄、纤维、肌理、手感都不同,每一批手工纸都呈现不同的模样。所以,《寻纸》这本书后附的25种手工纸,每一张都独一无二的,每本《寻纸》都是绝版书。”

图片

好友毛玲靖感叹道:“读了《寻纸》这本书后,才知道手工纸其实有那么多品种,特别是书后面附的25种手工纸,我是看一篇故事就去摸一种手工纸,感受手工纸的温度,对手工纸完全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认知。”

汪帆表示,如今的纸张,其实都是加了一些化工药剂的。但如果是一张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纸,需要经过72道工序,甚至浆料是需要提前两三年准备的。所以每一张手工纸都特别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张手工纸。“我们在修复的时候,连剪下来的边角料都会保留。”

寻纸之旅充满艰险

7年寻访13个省和自治区

汪帆曾在西藏无人区迷路,整整12小时没有走出山里。“当时我们想到阿里地区去,开车沿着一条有车轮印的戈壁滩。下午2点多开进去直到晚上10点,当时天还没黑。看着太阳慢慢下山后,天逐渐暗下来,最后彻底黑了,我们走到了山谷里。西藏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河流,我们只听到很响的水声。最后水声没了,路结冰了,手机没信号。当时分不清是在河上开还是在路上开,只听到嘎吱嘎吱冰块的声音,感觉非常恐怖。”

幸运的是,最后找到一个帐篷,帐篷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12岁,一个8岁,没有父母,两个小朋友管了几百只羊。12岁的男孩骑着摩托车把汪帆带到大路上。“虽然当时很害怕,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我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走出去。寻纸之旅还在继续,我还是会坚定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汪帆也经常一个人带着背包出发寻纸。“凌晨6点火车到临汾,16个小时跑了三家纸坊寻纸,总是忘记吃饭。贵州丹寨在山洞里做纸,云南香格里拉有千年不腐的东巴纸,也遇到过骗子,但更多的是碰到很多好玩的事情,见识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世界很精彩,希望孩子们也可以多出去走走。”

好友毛玲靖这样评价汪帆的寻纸之旅:“汪老师这本书的后记,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整本书给我们讲了25个故事,但汪老师却没写寻纸路上碰到的危险和艰辛。汪老师是以一个非常克制的手法来描述寻纸之旅。首先是真实,因为它所记录的纸的故事都是真实的。第二是真诚,因为汪老师跟手工纸师傅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所以他们才会把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告诉汪老师。最后一个是真情,汪老师用一片真情描述了这本书。”

手工纸是有温度的

希望更多人关注手工纸

在现代工业技艺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手工纸面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市场的回应冷淡等诸多问题。汪帆认为,手工纸衰落最大的问题在于销量。有些手工技艺就是因为没有市场,所以慢慢失传。其实市场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的,除了这些做纸师傅以外,也需要很多设计人员、中介来帮助他们去打开销路。

图片

“我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写一本书,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行程做一个记录,让更多人知道手工纸的存在,努力让手工纸消失得慢一点。特别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中国传统的手工纸是无比多样化、美丽、可爱、有温度的。”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朱中华儿子朱启阳,带领现场的孩子们体验了手工纸的制作过程,亲手做一张纸,感受中国传统手工纸的魅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