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方与严勇斗湘云寺僧>正文

方与严勇斗湘云寺僧

  1928年10月,湘湖师范开学不久,学生、教职员工不断增多,学校人手有限,事务性工作大大增加,校长操震球因此累到咯血。他向陶行知和省教育部门汇报了情况。陶行知得知后,委派方与严来帮助操震球处理相关事务。

  方与严( 1889-1968),原名方昌,安徽歙县王充人。1910年毕业于安徽紫阳师范, 后在安徽歙县家乡任小学教员多年, 对小学教育了解较深。

  由于湘师初建,经费十分有限,所以方与严认为扩充教室、宿舍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资源改造旧的庙宇祠观。经过元帅殿和关帝庙的重新改造利用,这个方法获得了当地民众的赞同和支持。

  可惜改造湘云寺,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湘云寺坐落于压乌山山脚,屋宇宏敞,气象壮丽。住持该寺的老僧名为鹤松,年已古稀,收了两个小和尚为徒。该寺的田产不少,自种的有六七亩,租出的有二十亩左右,可以说吃喝不愁。僧房里有许多酒罐酒缸,厨房中鲜鱼鲜肉,凭这些便可知道这是个酒肉和尚。大家把来意告诉鹤松,不过这老僧找了许多借口不肯出借房屋。大家见天色不早便带着许多不满离岛。

  1928年11月15日,同学们在方与严的率领下,再次向鹤松老和尚交涉借房子用。其实当地民众和各团体代表,早就对湘湖师范在压乌山建中山堂投了赞成票,只不过碍于鹤松老和尚与杭州佛教会有很深的关系,大家一直都在观望而已。面对软硬不吃的鹤松在门后叫嚣:“你们快走吧!想借我湘云寺,痴心妄想!再不走我要向杭州佛教会和省政府告你们了!”此前大家一直都忍着脾气没发,此刻却被鹤松给点燃了。有人说:“你们以为把大门关了,我们就进不来了吗!同学们,一起上啊!”师生们迅速找到了院墙低矮处,一个个翻了进去,把三个和尚给制服了。大家汇集到观音大殿前,共同商议下一步处置办法。

  方与严示意同学们把三个和尚松开,说道:“鹤松师傅,这又何必呢?我校自成立以来,遵循总理遗志,唤醒民众,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我们创办中心小学,民众夜校和民众茶园,湘湖农友人人开心,这些成果你们都是看到的。湘云寺如能为大家所公用,何尝不是一件造福众生的事!而且借用湘云寺是与你们的大施主金先生商议过的,各法团也都是支持的!”方与严又说道:“我们来之前就通知了金先生,他应该就快到了。”果不其然,金先生到了之后,与老僧鹤松耳语了几句,鹤松和尚见群情激愤,又有人说情,寡难敌众,暂时认了输。

  于是,师生们便马上将所有的泥塑木雕的佛像,搬到大殿后边的柴草间內,作为“菩萨陈列所”。然后将最大的观音殿的牌匾拿了下来,改为中山堂。按程序完成各事项,方与严便带领大家离开了压乌山。

  当天晚上,方与严又组织大家召开了临时生活会议,决定趁热打铁,翌日便举行中山堂成立大会。大会由方与严主持,他首先报告了接收压湖山经过和成立中山堂的意义,接着由湘湖农场代表赵伯基讲话,其后农民协会代表,工会代表,民众代表先后发言,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才摄影散会。

  此后,方与严勇斗湘云寺鹤松老僧的事也在湘湖师范的师生中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