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湘湖故事>湘湖云雾茶>正文

湘湖云雾茶

  湘湖有山有水,山珍湖鲜甚多。这其中,湘湖茶也可以说早享盛名。

  旧志载,“湘湖诸山,俱产茶叶”。湖西北有山名茗山,早在宋代就以“山多茗”而著称。元人赵子渐在《萧山赋》中就有“谷雨采茗山之芽”之记载。湖东南石岩山出产的“云雾茶”,更是湘湖一宝。

  湘湖茶,旧称湘湖旗枪、湘湖龙井。湘湖山明水秀,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是产佳茶的好地方。云雾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干茶扁平形,色泽翠绿光润,具清香,茶汤清澈鲜绿,因形美、色翠、香郁、味醇和报时早,被称为“五绝”。民国时期,湘湖师范校刊《锄声》第一卷第三期上曾刊张履薄《湘湖茶叶》一文,对湘湖茶评价甚高:“湘湖的茶叶,为真正的中国种,然而因长久的关系,有各种的变种,阔叶种、细叶种和高种、短种之别。以高短适宜的阔叶种茶品种为最好,一产量丰,二茶质厚,三气味幽香……湘湖茶叶里的成分,与杭州之龙井,绍兴之平水差不多,如若对中耕、排水、施肥、驱除病虫害多肯讲求,当能与龙井、平水等名茶互相媲美。”

  清明时节,山温水软,春茶吐芽。旧时,湘湖四周的茶山上,到处是提篮负篓的采茶女。清朝诗人王瑞履《湘湖竹枝词》中记录了其时茶农采摘湘湖茶的生动情景:“里湖深处即山家,山骨玲珑一径斜。竹筘插腰垂似橐,满山儿女采新茶。”湘湖民歌云:“桃花未红茶芽嫩,姑嫂双双入茶丛。青衫粉臂衬老绿,茶香那及粉香浓。”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时期,“采茶者多为无产阶级之姑娘婆子”,她们8岁左右就要开始采茶,穷家女常以摘茶换得早、中两餐。茶叶摘好后,主人用十八两秤称其分量,再用形似“桑叶箩”的特大竹箩,将茶叶挑至家中,然后在堂屋地板上或竹帘上均匀铺平晾干,这才进行杀青、凉摊、揉搓、烘炒等加工。

  以前,湘湖茶叶多为炒青。茶叶的采摘也有讲究,不同的时期,采摘不同鲜叶,其名称也有所不同。清明前,一芽一叶,俗名“雨前”,又名“旗枪”;小满前,一芽两叶,俗名“明先”,又名“明前”;夏至前,嫩芽叶,俗名“木山”,又名“三叶”;夏至后端午前,大芽粗叶,俗名“粗茶”;连有大叶者,俗名“叶”。其价格,清明前采制的,不及清明后至谷雨一段时间采制的,这与现在正好相反。湘湖农家多节俭,一般“雨前茶”“明先茶”“三叶茶”主要用来销售或送礼,而自家饮用的大多是粗茶和秋茶。湘湖一带有童谣云:“清明后,摘斤茶叶送舅舅,舅舅送给阿母廿个大馒头;清明过,摘斤茶叶送姑夫,姑夫送我一条土步裤,送我阿爹十个泥土步。”新中国成立后,湘湖茶农每逢采茶季节便过江参与西湖龙井茶的采制,曾有“西湖龙井,萧山手艺”之说。随着萧山茶农的手艺日益精湛,湘湖旗枪大量进人市场,1960年,“湘湖旗枪”改名“湘湖龙井”,1980年正式命名为“浙江龙井”,并被评为浙江省名茶之一。

  (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