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党群建设>湘湖驿 | 一位媒体人的湘湖情结和人生奋斗故事>正文

湘湖驿 | 一位媒体人的湘湖情结和人生奋斗故事

他自称“一个媒体人,半个思索者”,虽历经坎坷,仍对生活满怀赤诚,他还是湘湖的铁杆“粉丝”。

11月20日,湘湖驿·对话第89期邀请了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制片人、责编、编导吴斐,分享他与湘湖的故事。

1.jpg

主持人浙江启金律师事务所蔡程成和对话嘉宾吴斐

从鄂西北大山深处走出的浙大研究生

“我来自鄂西北大山深处,老家是个山沟沟,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到了小学五年级,我们那边才通电。” 吴斐回忆,小时候上学路途遥远,需要跋山涉水,坚持上学是一件考验毅力的事情。每次他想放弃的时候,父亲因为家境贫寒无奈辍学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般一遍遍在他脑海里放映,提醒他眼前的苦都算不了什么。“父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我巨大的支持,一直激励我要好好读书。他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

2.jpg

艰苦的环境培养了吴斐吃苦耐劳的习惯,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善于钻研。高中三年寒窗,吴斐学习倍加刻苦,经常挑灯夜战。高三的一个晚上,熄灯后,吴斐点着蜡烛看书,不小心睡着了,差点把枕头烧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我的目标就很明确,我要来经济比较发达的杭州工作。”本科毕业后,吴斐如愿考到了富阳,成为一名编制内的英语老师。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后,吴斐发现自己在英语这方面很难再取得一个更大的突破,还是想回到自己热爱的文字工作。

随后,吴斐毅然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考取了浙江大学新闻学硕士,并再次成功考入萧山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编制内的记者。“十三年新闻从业经历,一路走来也很不可思议。记者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跟各色人打交道,每天穿街过巷。我以前的性格比较腼腆,现在锻炼出来了,甚至为了曝光一个民生问题,变得厚脸皮了。”从山里一路考试到研究生毕业,在吴斐的笔下,不仅能看到学院派的严谨与考究,更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3.jpg

采访中的吴斐

定居湘湖畔 

湘湖让我实现了大隐隐于市的梦想

2009年,吴斐来到萧山工作并定居在湘湖畔。“我不是什么大咖,就是一个热爱湘湖的普通粉丝。爱生活的人都会爱湘湖。”

4.jpg

吴斐坦言,有时候生活太忙碌或被各种琐事束缚,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独处,湘湖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独处的时候其实是对过往的回望,也是一次和自己内心的对话。在湘湖散步,心态会慢慢变得平和,人生所有的不如意,似乎可以在湘湖找到一种寄托。

谈起与湘湖的渊源,吴斐不仅住在湘湖边,也经常到湘湖采访报道,见过湘湖的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湘湖可能让我们这样的人部分实现了大隐隐于市的梦想。这边是湘湖,翻过山就是城市。”在吴斐眼里,湘湖是老百姓的后花园,如今湘湖一路的发展真真切切反映了萧山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5.jpg

人生是一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

吴斐写了很多关于湘湖的诗文,其中有一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一路走来,是桥让天堑变成了坦途,桥的这头,是此岸此刻的你,桥的那头,就已经是彼岸彼刻的你了,它连接着两个“自我”,也沟通着“我”的现在和未来。吴斐说:“每次来湘湖,可能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我。有时候过一座桥就像过一道关,人逐渐成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

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时候会求而不得,努力过后,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就要学会说服自己,学会自我和解,放弃原来的途径。自我和解与自我放弃是两回事,人生就是由很多遗憾组成的,就像苏东坡一样,最巅峰的作品都在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吴斐说:“我是一个资质很平庸的人,靠的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很善于坚持每天去做一件小事情,包括考研,第一次也没考上。人生没有捷径,就像玩游戏,一步步闯关,稳打稳扎,终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