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湘湖驿 | 他被誉为“南拳王”,现实版“武林高手”是怎样炼成的?>正文

湘湖驿 | 他被誉为“南拳王”,现实版“武林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4月24日下午,“共享亚运 浙里相聚”2022湘湖迎亚运系列活动之湘湖驿·冠军课堂第2期/湘湖驿·大咖说第5期邀请到了第十七届亚运会武术冠军王地,分享他习武二十余年的经历以及对武术的独到见解。本次活动由湘湖驿和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联合举办。

1.jpg

嘉宾王地和主持人蒋宇慧

连自己也记不清获得了多少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王地对武术的兴趣来自香港功夫片。20世纪9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处于巅峰时期,黄飞鸿、方世玉等一系列经典的功夫形象给年幼的王地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对于武术的热爱。

家人发现了王地对武术超乎寻常的热情,便提议让年幼的他前去报名学习武术,后来王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一学就彻底走上了这条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99年,6岁的王地开始学习武术;2006年,他进入浙江省武术队,成为一名专业的武术运动员。

2.jpg


自习武以来,王地便因勤奋好学备受老师的喜爱。2012年,在被特招进浙江大学体育系后,他愈发努力,很多时候,他完成的训练量是老师要求的两倍。极致的刻苦来源于对自身清醒的认知,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天赋型的运动员,“全国有那么多的天才,我在天赋上胜不过他们,那我就多花时间。”

十余年的坚持与刻苦终于迎来了“质变”。在2013年全国运动会上,王地以黑马之姿获得了男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亚军;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他以19.55的高分获得金牌。此后,在2014—2017年连续四年时间里,王地包揽了全国性赛事武术南拳类项目的所有冠军,并在2017年全运会上以三项第一的成绩获得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后,荣获“套路王”称号。少时埋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在经历无数个日夜的默默生长后,终于成就参天之姿。

3.jpg


冠军光环背后的压抑与伤痛

在几乎所有的动作片里,主角刻苦练功的情节总是被快速地略过,几帧画面便道尽了数十年的刻苦练习。当电影情节照进现实,于王地而言,那些默默训练的、想要放弃的、“压力山大”的时刻才是主旋律。

在王地的讲述中,仁川亚运会让他印象最为深刻,也是他参加的第一场国际性赛事。当时,武术项目承担了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的重任,然而,第一场比赛,队友因为失误与金牌失之交臂,团队压力陡增。“当晚,教练员和领队开会到半夜,我当时就在房间里,能清楚地听到他们的声音,当时根本睡不着,压力特别大。”

4.jpg


后来王地无数次回忆起那个夜晚,都还能感觉到那种紧张感。“从来没有一场比赛能给我这么大的压力。”好在,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让人失望,王地将压力化作了动力,在正式比赛中一举拿下了金牌。

除了压力,伤痛也是每一个运动员都绕不开的难题。在2017年全运会召开前一个月,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王地的膝盖受伤,“当时还以为是软骨磨损,但其实比这个要严重。”全运会四年一度,是武术界最为重视的赛事之一,为了不影响比赛,王地决定打上封闭针,带伤上阵。“赛后才知道我是膝盖半月板大半个全部破碎,破碎后,在做武术动作时,骨关节就会卡住,腿脚无法伸直,很多动作都无法完美体现。”

对运动员来说,伤痛无法避免,进而又会增加心理压力,“很多运动员到运动生涯的后期,都是一边训练,一边花很多时间在伤病治疗上,这时候他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要不就退役去养伤,要不就带伤继续坚持。”

6.jpg


从一位省级运动员到后来的武术冠军,一路走来,很多时候,“放弃”两个字已经明晃晃地印在了脑海里,但是要强迫自己把它按下去。在进入省队到2013年全运会这段时间,是王地运动生涯的至暗时刻。成绩的不理想,周围师兄弟带来的压力,让他常常处于痛苦和崩溃的边缘。他无数次质疑自己,想要放弃,但是总有一种声音阻止他,“你已经练了这么久了,现在放弃,怎么甘心?”

在最压抑的时候,王地经常会找父亲聊天,他坦言父亲是自己一路走来最好的人生导师。每一次重大赛事之前,王地都会找父亲聊一聊,到后来,这成了一种习惯。“其实他不需要说很多话,因为大多数时候我知道该怎样做,但就是想听到至亲对自己的支持,听到‘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这样的话。”

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是无数个咬牙坚持的日日夜夜,于王地而言,走上运动员这条路后,就从来没有退路,他要做的,就是“去拿冠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7.jpg


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2019年,王地正式退役,进入浙江大学成为一名武术老师。此时此刻,武术不再是一项需要去争夺冠军的体育项目,而更多地变成了一项终生追求的事业。

角色的转变不可避免地给王地带来了一些改变。在做运动员时,他自认为“像个孩子一样”,队友和教练的照顾让他不必过多地思考比赛之外的事情,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当成为一众学子们引以为榜样的师长后,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为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促进武术在大学生群里中的推广与发展,王地联合浙大的老师们共同开发了一套“求是青年拳”,它以南方拳种为基础,融合了鹰爪拳、洪拳与咏春拳以及防身术内容,成了浙大一项极具特色的运动。

在访谈现场,王地即兴表演了一段“求是拳”,出拳、扫腿、推掌,动作干净利落,虎虎生风,牢牢吸引住了在场观众的视线。

8.jpg


在适应角色转变的同时,王地也愈发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的必要性。在一次太极拳课上,有一位大一的学生问道:“老师,我们打的是什么门派的太极拳。”王地听到这个问题,便知道这位学生对于太极拳是有一定研究的。作为老师,不仅真功夫要过硬,还要对武术背后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了如指掌。在这之后,他将太极拳的五个门派,以及每个门派的动作特点一一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遇到这样的学生,要耐心地去向他说明,但是有时候你不一定说得过他,这其实是很有趣的事情,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压力,让我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从幼时的热爱到青年时的理想,再到如今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武术已经成为王地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把传统武术这一棒接过来,让它再次绽放生命力并传承下去,是我们年轻武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湘湖驿·冠军课堂第1期回顾:湘湖驿 | 羽毛球世界冠军王琳:会哭意味着有一颗强烈的好胜心


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简介

9.jpg


“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浙江省体育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全国性的、可进行武术学术交流、理论与技术培训的场所,推动了社会武术、竞技武术、国际推广、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讲武学堂创建了“湘湖武术文化论坛”,分“湘湖讲武”、“湘湖论武”、“湘湖习武”三个板块,将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专家教授专题报告、全国论文评审会和名家论武相结合,搭建了武术学术专题论坛平台。为整顿武术界的乱象,承办了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关于整顿武术界乱象的全国性会议;为推动武术运动进校园,开展了“校园武术发展”的论文评审会。承办了两届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年会。这几年多次成功承办了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比赛任务,如“第五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全国企业家杯武术太极拳比赛”等。还承办了“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三期“中国武术国家级段位考评员资格认证培训班”和“全国竞技武术规则研讨会”等一系列国家级的武术培训和研讨会;并成功支助了中国武术代表队赴联合国进行武术展示,向全世界宣传武术,也唱响了“萧山”的金名片。